海華設計:現代簡約材料●瓦
在中國瓦片是重要的屋面防水材料,一般用泥土燒成形狀有拱形的、平的或半個圓筒形的等,用于蓋房子。自西周時期沿用至今,由于中國各地文化、建筑形式差異,同樣是瓦片營造的美感卻各具特色,經過時光洗禮獨具韻味。
中國建筑大師對瓦的運用
王澍——瓦園
威尼斯第十屆國際建筑展雙年展中國館
瓦園將以一種小心的建造方式輕放在那里,將用回收的江南舊瓦,支撐起一片巨大瓦面。一半平鋪,一半沿對角線起坡。它既是場地,登臨其上,又似屋面,它實際上是一種全新意識的園林,瓦園,一處沉思與反省之地。用回收舊瓦建造,重啟了中國傳統上建材循環利用的可持續建造方式。
王澍——水岸山居
波浪形的黑瓦屋頂,黃色的土墻,水岸山居宛如水鄉的長廊,又如山地的村落,而它利落的線條和回轉的空間,也充滿現代美感。
王澍——寧波歷史博物館
寧波博物館的外觀被塑造成一座山的片斷,因此這座建筑有著被人力切割的方正邊界。建筑下半段只是一個簡單的長方形,從遠處看,這是一個方盒子,或者說,是在紀念性的大廣場邊的一堆雜磚。
建筑外墻用收集來的20多種舊磚瓦砌筑和包裹。
李興剛——績溪博物館
建筑設計基于對績溪的地形環境、名稱由來的考察和對徽派建筑與聚落的調查研究。整個建筑覆蓋在一個連續的瓦面之下,起伏的屋面輪廓和肌理仿佛績溪周邊山形水系,是“北有乳溪,與徽溪相去一里,并流離而復合,有如績焉”的“績溪之形”的充分演繹和展現。
建筑屋頂上的瓦片
瓦片在建筑立面上的運用
日本對瓦的運用
日本的瓦(KA WA LA)是陶瓷瓦,也叫凹凸瓦,是一片一片扣起來的。
被丟棄的瓦片,經設計師之手后變成了椅子。
日本建筑大師對瓦的運用
“讓建筑消失”日本建筑大師隈研吾在中國的建筑設計中將瓦片運用到了極致。
隈研吾——新津·知藝術館
采用當地材料和傳統工法制成外立面瓦片就是材料與自然融合消失的方式。
隈研吾——杭州民藝博物館
博物館坐落于中國美院的象山校區,致力于保存、振興和重新展現中國手工藝文化,在教育領域起著重要作用。博物館的建筑形式與當地的地形地貌相呼應,以溫和的形式嵌入到綠色環境中。
為了將建筑與景觀相融合,建筑物的屋頂由一些廢棄的屋瓦覆蓋著,使建筑別有一番當地鄉村小鎮風情。
建筑立面同樣使用這些廢棄的屋瓦,固定在交織的不銹鋼絲上。這樣的立面幫助控制外部視野,并形成了有趣的室內光影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