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華設計:【閑說瓷話●柒拾貳】虎
中國是虎的發源地之一,大約五個世紀前,當中華民族有了文明的
時候,也就產生了虎文化,《山海經西次三經》中記:“昆侖之神
陸吾,其神狀虎身九尾,人面。”如今我們可以從各種壁畫中窺見
祖先對于虎的崇拜。
虎還是我國民俗中影響極廣的十二生肖之一,它不僅是強壯的野獸、
或者權威的象征,也是一種可親可愛的動物。
虎的形象在中華傳統文化中占居著頗為顯著的地位,常常與龍并稱。
在《周易·乾卦文》中就有:“云從龍,風從虎”的說法。龍飛于天,
虎行于地,兩者結合成為雄偉強盛的象征,是人崇拜并敬畏的對象。
自古以來,人們就習慣用“生龍活虎”、“龍騰虎躍”、“藏龍臥
虎”、“如虎添翼”、“將門虎子”等詞語,贊揚生活中的人和事
物。
虎有時也充當逐妖、怯邪、鎮宅的角色,最正宗的門神畫上,都繪
有老虎。
人們崇敬虎的勇猛和力量,尊稱其為百獸之王,自古以來就被用于
象征軍人的勇敢和堅強,如虎將、虎臣、虎士等;調兵遣將的兵符
就用金、玉、銅等材料雕刻成虎的形狀,稱為虎符。
虎符最早出現于春秋戰國時期,虎符刻有銘文,分為兩半,右半存
于朝廷,左半發給統兵將帥,并且嚴格遵守專符專用,一地一符的
準則,絕不可能用一個兵符同時調動兩個地方的軍隊,調兵譴將時
需要兩半勘合驗真,才能生效。
這個制度究竟有多嚴格呢?公元前257年,秦軍進攻趙國,兵臨邯
鄲城下,趙國求救于魏楚兩國,魏國派大將晉鄙率軍10萬救趙。
這時秦國向魏國施加壓力,魏王屈服令晉鄙按兵不動。趙國已然是
十萬火急,就寫了一封告急信給魏國相國信陵君。
信陵君通過魏王妃的幫助,盜出魏王親自掌握的半個虎符,假傳王命,
擊殺晉鄙,奪得兵權,然后率兵8萬,會同楚軍一起解了邯鄲之圍。這就
是歷史上有名的竊符救趙的故事。
而在民間,虎文化則更為偏向一種祝福。人們認為“虎毒不食子”。
為了兒童的安全、健康成長,常給小孩子佩戴虎頭帽、虎頭鞋、虎
圍嘴、虎面肚兜等,以討吉利,驅邪避禍。
這種匯聚了民間插花、刺繡工藝的手工制品,已經流傳了六七百年
了,工序繁復,各種具有藝術表現力的圖案展現了老百姓們純真的
思想感情和健康的審美趣味。
陜西有送布老虎的育兒風俗。小孩滿月時,舅家要送去黃布做的老
虎一只,進大門時,將虎尾折斷一節扔到門外。送布老虎是祝愿孩
子長大后像老虎那樣有力;折斷虎尾,則是希望孩子在成長過程中
免災免難。
時至今日,人們從未停止過對于這種大貓的喜愛,威風凜凜的虎也
有可愛與“蠢萌”的一面。
但我們不能忽視,在《世界自然保護聯盟》的瀕危物種紅色名錄中,
虎的名字赫然紙上——山林的王者、大自然偉大的產物,需要我們
共同去保護。
“她”將是長江流域最豪華的游輪,游客都是外籍人士, 期待一
場與中華文明的邂逅,海華設計量身定做了【閑說瓷話】系列108個故事。
在這,古瓷片化身為開啟遙遠時空的鑰匙,以故事描繪生動歷史,
借游戲引發游客互動,用文化創造無限商機,精彩紛呈的china之
旅就此啟航。
白天登岸覽名勝
夜晚游輪搜傳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