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華設計:【閑說瓷話●陸拾玖】猴
說起猴子,中國人會有一種親切感,與老百姓們聯系密切的12生肖
就有猴的身影,而猴自古被喻為聰明、機智、勇敢、活潑之獸,是
智慧靈氣的象征。
猴之吉祥在于它與“侯”同音。侯是古代爵位,《禮記》云:王者
之祿爵,公、侯、伯、子、男凡五等。古人希望升官封侯,猴便成
了象征升遷的吉祥物。如一只猴子爬在楓樹上掛印,取“封侯掛印”
之意;一只猴子騎在馬背上,取“馬上封侯”之意。
古人還常將猿猴連稱,人們喜愛猿猴,還因為它被視為長壽的象征。
《抱樸子》一書中就有“猴壽八百歲”的記載,伴隨長壽的自然是
安詳平和,生活幸福。
除了諧音取意吉祥外,猴文化在許多領域都有深遠的發展。三國時
名醫華佗首創“五禽戲”,第四個“戲”就是“猴”。人仿照猴的
作引體向上、倒懸等動作鍛煉,有增強心肺功能的效果。
猴拳,漢族拳術中象形拳的一種。因模仿猴子的各種動作而得名。
據記載,中國早在西漢時就有了猴舞和猴拳,其動作內容既要模仿
猴子機靈、敏捷的形象,又要符合武術的技擊特點,有的套路還編
進一些跌、撲、滾、翻動作,做到神似,表現猴子的精神。
在文學方面,猴的形象也經常出現在古詩里,最廣為流傳的應該是
詩仙李白那句:兩岸猿聲啼不住,輕舟已過萬重山。猿啼,已經成
為古詩的一種意象,頗為有趣的是,猴子活潑,但猿啼浸染了濃濃
的鄉思和凋零孤獨之感。
涉及猴的賦、筆記小說、長篇小說也為數不少,《南州異物志》、
《猿猴賦》、《搜神記》、《博物志》、《世說新語》等跨越千年
的著作總都有關于猴的描寫和故事,而當今最為家喻戶曉的便是
“四大名著”之一的明朝小說巨著《西游記》。
于中國人而言,對猴的感情和《西游記》中的主角——齊天大圣孫
悟空分不開。孫悟空將中國的猴文化上升到了一種國人的精神,歐
美電影中有各種超級英雄,而孫大圣是中國當之無愧的神話和英雄
代表。
而在影視作品中,《西游記》和相關的衍生作品貫穿了很多人的童
年,那個大鬧天宮的孫悟空是多少孩子的偶像、多少國人的情懷所
在,他不帥氣不高大,脾氣也不算好,但就是讓國人發自骨子里的
喜歡。
孫悟空有人所缺乏的率真、有猴的頑劣可愛、又有猴的聰慧,游戲
山間天地不受拘束自由自在。他蔑視法則、敢于反抗,但認準一件
事情會任勞任怨全心全力去做好。
大圣本領高強、降妖除魔的經典形象,對后世影響尤巨,被后人稱
為金猴、神猴、靈猴。毛澤東就有“金猴奮起千鈞棒,玉宇澄清萬
里埃”的詩句。
中國人對猴子的感情是很深厚的,猴年伊始,六小齡童拍攝過的一
個廣受好評的廣告中有一句話:苦練七十二變,才能笑對八十一難。
我們國人、乃至國家,又何嘗不是如此,新的一年我們仍會繼續前
進,像大圣一樣,不畏險阻,永不退縮。
“她”將是長江流域最豪華的游輪,游客都是外籍人士, 期待一
場與中華文明的邂逅,海華設計量身定做了【閑說瓷話】系列108個故事。
在這,古瓷片化身為開啟遙遠時空的鑰匙,以故事描繪生動歷史,
借游戲引發游客互動,用文化創造無限商機,精彩紛呈的china之
旅就此啟航。
白天登岸覽名勝
夜晚游輪搜傳說